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岌然如太常之旗      揭:高举
B.观其所,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与众不同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府史所蹲伏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B.惟杉能遂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以直过之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气候不齐
D.君客饮于堂上久之,能足音辨人

下列是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有讲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2)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平任相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①,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眛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②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 ①宰:主持割肉的人。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B.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C.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 D.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陈孺子之为宰句读之不知 B.汉因举兵而攻之因河为池
C.乃出黄金四万斤臣乃敢上璧 D.欲与汉为一吾谁与归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少年时虽然家境贫穷,但是喜欢读书。在家乡祭祀土地神的活动中,他担任主持分配祭肉的工作,他分配的祭肉很公平,受到了家乡父老的高度称赞。
B.陈平到修武投降汉军之后,楚军加紧进攻,截断了汉军运粮甬道,把汉王围困在荥阳城,日子一长,汉王忧虑起来,请求割让土地与楚讲和,项王不答应。
C.为了解荥阳城之围,陈平建议汉王拿出重金,用来施行反间计,离间楚国的君臣,使他们相互产生怀疑之心,汉王同意了他的建议。
D.陈平反间计获得成功,与此同时,在项王派遣使者到汉军之时,汉王也用反间计来离间项王与亚父的关系,项王便对亚父大起疑心。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白诸兄日:“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5分)
译文:
(2)诸将成日:“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5分)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阳三十里,顿
军不进。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三》)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给:衣食充足,丰裕
B.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寇:侵扰,劫掠。
C.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许:夸耀,自夸
D.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笃:忠厚,诚实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之田中,号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群盗闻而避焉纤歌凝而白云遏
D.因退兵寺城,不复敢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以卞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明彻英雄本色的一项是
①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②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③计口平分,同其丰俭④躬擐甲胄,四面疾攻⑤兵贵在速,……吾知其不敢战明矣⑥知事不济,遂从之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明彻幼年成为孤儿,为尽孝心和解决家用不足,十四岁就勤力耕种,于秋天获得大丰收。最终“足充葬用”。
B.后高祖与吴明彻诚恳相交,推心置腹,纵论天下大势,高祖认为吴明彻精通兵法,博览群书,堪称英雄。
C.太建四年,吴明彻被任命为侍中、镇前将军,率军十三余万北伐,在寿阳大败齐将皮景和,夺得辎重无数。
D.太建九年,吴明彻奉命北伐,并多次击溃敌军,后因军溃被俘。不久因忧愤生病,死在长安.享年六十七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迨:等到
B.墙往往而是往往:到处
C.先妣抚之甚厚厚:亲切
D.何竟日默默在此竟日:整天

对“庭中通南北为一”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庭中通\南北为一
B.庭中\通南北\为一
C.庭\中通南北\为一
D.庭中\通\南北为一

能够表现祖母对孙子关怀期望的一组句子是
①某所,尔母立于兹。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④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而朝,他日汝当用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前,院子的南北是一个整体,后来分了家,院子内外开了许多小门。
B.老妪是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常与作者一起回忆往事。
C.作者和老妪对祖母的感情深厚,回忆祖母的话时,都落下了眼泪。
D.祖母希望作者将来能考取功名,走上仕途,把祖上留下的象笏交给了他。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译文:
(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面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节选自《史记•郅都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目都,都不行目:用眼睛示意
B.问遗无所受遗:赠送
C.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间:离间
D.见惮如此惮:害怕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郅都奉公尽职的一组是
①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
②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
③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
④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⑤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
⑥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贾姬遇到危难的时候,郅都不但自己没有去救贾姬,还劝阻皇上以国家大局为重。此事深得窦太后赏识。
B.郅都深得景帝的信任。窦太后因临江王自杀而想降罪郅都时,景帝还称他是忠臣来为他求情。
C.郅都能严格执法。任济南太守时敢于诛杀头号恶人,震慑了其他坏人。一年后,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D.匈奴人制做了郅都的木偶像,让骑兵在马上用箭去射,但骑兵都惧怕郅都,无人敢执行命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