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材料一 最近微博上流行一个词,“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过马路,和红绿灯无关。很多中国人喜欢从众,即使违法也心情侥幸,不管红灯绿灯,只要有人过,其他人就跟着过。
材料二 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分析,不少网友认为与下列因素不无关系:一是国人对交通规则的漠视,对安全抱着侥幸的心理。二是规则意识集体淡漠,大家一起违规就不算违规。三是心态浮躁、自我观念太强,只管自己方便,不管他人安全。四是实用主义态度对待规则,对自己利大于弊,便遵守和利用规则,反之则无视规则。
(1)材料一中的行为违背了什么道德规范?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公民如何才能避免自己成为“中国式过马路”中的一员。
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小企业面临信贷紧、成本涨、订单减少等多种困难。很大一部分企业正经历着生产经营的“大萧条”。中小企业的命运问题成为媒体的热门话题。
话题一 中小企业与“用工荒”
“用工荒”主要表现在企业招工难、用工成本大幅上升。由于农村劳动力供给总量减少、供给结构中第二代农民工比重增加、作用于劳动力转移的流出地“推力”和流入地“拉力”弱化。
(1)有人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请你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4分)
话题二 中小企业与高成本
民营企业已经进入一个高成本时代,利率、汇率、税率、费率“四率”,薪金、租金、土地出让金“三金”,原材料进价和资源环境代价“两价”,这九种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企业利润空间急剧减小,大量微小企业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请你为企业如何应对高成本出谋划策。(6分)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必须抓住和用好的重要战略机遇。据测算,如果我国每年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转移到城镇的农民将达1300万人。与此相适应,城镇必须加强道路、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住房和商业设施,并为新增人口提供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的推进,将带来城镇以产业集聚为特征的园区经济的发展,并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生产。
说明城镇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2012年8月15日发布公告,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福建省邮政条例(草案)》意见,这种“开门立法”的做法是让“民众说话”,是对公民参与权、表达权的尊重,是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期盼与鼓励。据悉, 《福建省邮政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首日,收到的意见数就已经达到10万多条。
据此,请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为什么强调要让“民众说话”。
某市市长公开电话开通一年时间,受理群众来电135万人次,办结率97.5%,群众满意率98.6%。市长对此评价说:“百姓之事大如天。群众打热线电话是对政府的信任,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把群众拒之门外。市长热线,要办成群众的知心热线、化解矛盾的专线、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的示范线。”就此,有人认为:政府提高便民利民的意识,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就能防止权力的滥用。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此进行评析。
如今,全家人一起外出就餐已成“家常便饭”,食品安全问题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面对令人谈虎色变的滥用添加剂、地沟油等,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所有在册的公共就餐、集体就餐场所都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这绝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会对他们经常性地进行检查和监管,一旦发现问题,就会实施“六个一律”严惩:一律吊销餐饮许可,一律没收违法所得,一律没收食品原料,一律没收相关食品,一律没收工具设备,一律依法从严惩处。
面对“添加剂和地沟油”,某市政府应怎样履行职能,以做到对人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