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总结,历史上凡是新兴大国崛起,都会同已有的霸权国展开霸权之争,最终通过一场全球性战争,导致霸权的更迭。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完全不同于历史上新兴大国的争霸崛起。历史逻辑决定不了现实逻辑,因为
| A.社会历史发展并无规律可言 |
| B.和平崛起是从来就有,也是永恒不灭的 |
| C.人类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
| D.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的价值选择不同 |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说“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上述观点
| A.都是正确的。因为它们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 B.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都夸大事物的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 |
| C.前者正确.它说明物质都是运动的;后者错误,它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
| D.前者错误,它夸大了物质的运动;后者正确,它正确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
|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目前,我国的城市青少年所用手机功能越来越完善。在手机上可以上网玩《魔兽世界》《梦
幻西游》《网络偷菜》等游戏。可一些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还不够成熟,一些意志薄弱、
自控能力差的青少年把虚拟想象的世界当作真实的世界,陷于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身
心健康和学业的发展。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人的思想和行动有重大影响 ②把虚拟世界当作客观世界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③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④青少年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庄子认为,要“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畸于人而侔于天”的境界。荀子则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庄子客观唯心主义,荀子是主观唯心主义 |
| B.庄子主观唯心主义,荀子是朴素唯物主义 |
| C.庄子强调要顺应客观规律,荀子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改造自然 |
| D.庄子强调要顺从自然规律,荀子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命令自然 |
右边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
便无笼” 的观点属于
| A.形而上学 |
| B.朴素唯物主义 |
| C.主观唯心主义 |
| D.客观唯心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