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文化复兴是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再次闪耀光芒。
(1)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述中华文化复兴的意义。
实现“中国梦”,政治民主是保障。“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是政治民主的重要表现。有评论指出:要把“权力关进笼子”,还需“把权利放出笼子”。
(2)从政府和公民角度,分析“把权力关进笼子”和“把权利放出笼子”的关系。
为实现“中国梦”,习主席号召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的进步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青少年在“圆梦”过程中,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司马相如说过: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19年,张骞以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精神,打通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司马迁称之为凿空西域。自此,无数西域商旅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带至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东岸地区,将西域的骏马、狮子、葡萄、佛教、音乐传到中原。丝绸之路一点一点成长起来。
材料二:2014年11月8日,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中国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投融资支持。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成为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战略纽带。这一战略构想实施,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机遇,必将给世界梦注入更多新动能、新活力。
(1)结合材料,阐述古今“丝绸之路”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2)有人认为: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没有分歧。请运用唯物史观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3)“一带一路”虽然前途无量,但也存在超乎想象的障碍。 “一带一路”涵盖人口数十亿,文化差异性不可低估。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克服沟通障碍提出两条建议。
新年伊始,沈阳的出租车司机就用暂时停运的方式表达对“滴滴”专车和“快的”专车的不满,背后折射的是出租车行业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利益之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府部门:十城叫停专车服务
日前,交通运输部首度公开承认 “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并要求各类“专车”软件公司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承担应尽责任,让乘客更加安心、放心出行。但“正名”的同时却未回应出租车垄断经营权改革的核心问题。北京等十个城市管理部门相继将“滴滴”专车等定位成“黑车”,明确叫停召车软件推出的“专车服务”。
★中央媒体:打破出租车经营权垄断
市场上到底该有多少出租车,要由市场说了算,不能拍脑袋决定。拥有出租车经营权,就可以靠司机的“份子钱”起家,坐享其成,而绝大数司机成了“骆驼祥子”。打破出租车经营权垄断,才是让司机和市民都受益的治本之策。
★法律专家:专车行为亟需法律规范
出租车是面向大众出行招手停,专车是针对商务高端出行预约,二者有不同的市场定位和需求,“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部门不应用原有的出租车管理办法约束专车服务,应不断完善法律来填补这一空白领域。出租车公司也要反思,为什么现有的资源没有很好利用,有这种市场需求自己却把握不了。
(1)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应如何促进“专车”服务良性发展?
(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而现代法治的核心在于“良法善治”。 结合材料,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坚持良法与善治的统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化时代对汉字规范书写造成巨大冲击,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许多专家呼吁要加强汉字书写规范。为推进汉字书写规范,央视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等汉字类节目, 为“拯救汉字危机”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掀起了一股汉字书写热潮,唤起了国人跟汉字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从点滴做起,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对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类节目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就拯救汉字危机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9日举行,此次会议重要议题或将包括国企改革和“一带一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贬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提出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入手,形成跨区域大合作格局。这表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外交战略的高度,体现了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外交的创新,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践行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蕴含中华文化的五彩丝绸、瓷器和包含西方智慧的乐舞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交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崛起,这条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新桥梁促进了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结合材科一,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正确性。
(2)有人认为“一带一路体现人类实践的特点,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新的联系。”请结合所学哲学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4个五年规划的GDP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材料二: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可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说明国家如何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