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距离 | B.地形条件 | C.局地水域 | D.植被分布 |
材料所示的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含沙量高 | B.流程较短 | C.春夏汛明显 | D.冰川补给为主 |
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整个山脉的平均海拔3 660米,有许多高峰海拔超过6 000米,终年积雪。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能分别表示安第斯山脉在10°S和45°S雪线分布的是()
| A.甲、丙 | B.乙、丁 | C.乙、丙 | D.甲、丁 |
关于安第斯山在10°S和45°S雪线东、西差异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10°S山脉西侧受海洋影响强,降水多,雪线低 |
| B.45°S山脉东侧受巴西暖流影响,降水多,雪线低 |
| C.10°S山脉东侧为东南信风,干燥,降水少,雪线高 |
| D.45°S山脉西侧迎西北风,降水多,雪线低 |
图甲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 |
| B.地势北高南低 |
| C.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 |
| D.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 |
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位于南半球 |
| B.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
| C.全年流量变化小 |
| D.EF附近河段地下水补给河水 |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冰蚀 | B.水蚀 |
| C.风化与风蚀 | D.褶皱、断层 |
从图中各岩石的形成顺序看,图中侵入岩大约在( )
| A.石灰岩形成之后 | B.页岩形成之前 |
| C.变质岩形成之后 | D.石灰岩形成之前 |
下图示意太平洋沿某一纬线的8月、2月表层水温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纬线为()
| A.60°N | B.30°N | C.30°S | D.60°S |
根据所给材料可以判定()
| A.a海域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 B.b海域深受暖流影响 |
| C.c海域因受河川径流影响冬夏季节水温差异大 |
| D.因受洋流影响2、8月水温差异大 |
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下列各题。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 A.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
| B.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
| C.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最少 |
| 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劳动力短缺 |
针对目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高的现状,我国政府应()
①吸引外来移民迁入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劳务输出
③推迟退休年龄④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
|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