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新建住房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注:图中A、B、C三条线分别代表不同时期在政策等外力作用下提前进入衰退期,D线代表自然状态下的进入衰退期) 右图中照片所示情景最符合左图中的

| A.出现期 | B.成长期 | C.兴盛期 | D.衰退期 |
下列各时期可能发生的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出现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农村出现劳动力不足 |
| B.成长期:后期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流动数量大 |
| C.兴盛期:前期我国城市化发展缓慢,后期城市化发展迅速 |
| D.兴盛期:前期我国城市出现用工荒,后期出现沿海大量产业向内地转移现象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B所在地区的农业自然景观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 B.土壤 |
| C.水源 | D.经济发展水平 |
有关河流①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①水能非常丰富,其河谷地区是该区域主要的农业区 |
| B.河流②水量丰富,流量平稳,因此航运价值较大 |
| C.两条河都是外流河,沿岸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工业发达 |
| D.降水是两条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流域内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示区域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河流 | B.湖泊 |
| C.交通线 | D.山脉 |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A.化学工业 | B.建材工业 |
| C.电子工业 | D.纺织工业 |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
| 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
| 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从赤道向两极 | B.从沿海向内陆 |
| C.垂直地带性 | D.非地带性 |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造成615人死亡,另有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58万户8.09万间房屋倒塌。10月7日,云南普洱发生6.6级地震,造成1人死亡,324人受伤,部分房屋倒损。对比两次地震,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鲁甸震级比普洱大,所以鲁甸地震伤亡大 |
| B.鲁甸经济比普洱经济落后,所以鲁甸地震伤亡大 |
| C.鲁甸房屋抗震性能比较弱,而普洱的民房大多采用结实的穿斗木质结构 |
| D.鲁甸地区的人口密度小,普洱人口密度大 |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地质作用的正确判断是
| A.①——重熔再生 | B.②——冷却凝固 |
| C.③——变质作用 | D.④——外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