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一段长5cm的葱茎,将其纵切至4cm处,由于纵切后葱茎的内壁表面细胞(有大的液泡)摆脱了厚壁的表皮细胞的束缚,内表面细胞扩张得更快,从而使葱茎向表皮外弯曲,切后的形状如下左图,将它作为对照。再取另外四节相同的葱茎做同样的处理,将它们分别置于a至d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30分钟后,葱茎形状记录如下。据此判断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为 ( )
A.a>b>c>d | B.a>c>d>b | C.b>d>c>a | D.b>a>c>d |
右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有区别 |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
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 |
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
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
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有差异 |
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
右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
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
调查发现,某地人群每万人中有一个患甲病。一个表现正常男子的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甲病的妹妹。该男子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女子结婚后,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
A.33/10000 | B.1/404 | C.1/303 | D.1/606 |
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 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 材料 |
取样 |
处理 |
分组 |
培养液 |
供氧 情况 |
|
适宜 浓度 酵母 菌液 |
50 mL |
破碎细 胞(细胞 器完整) |
甲 |
25 mL |
75 mL |
无氧 |
乙 |
25 mL |
75 mL |
通氧 |
|||
50 mL |
未处理 |
丙 |
25 mL |
75 mL |
无氧 |
|
丁 |
25 mL |
75 mL |
通氧 |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