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他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
B.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图表示物质扩散的图解,图2是设计证明图1物质扩散成立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 |
B.图甲中水柱a将先上升后下降 |
C.图乙中水柱b将持续上升 |
D.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 |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
B. ATP分子中的“A”指腺嘌呤
C. ATP可以注射,也可以口服
D. ATP转化为ADP时要消耗水
如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
A.自由扩散 | B.协助扩散 |
C.主动运输 | D.被动运输 |
右图中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环状结构 |
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
C.核膜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蛋白质、RNA大分子可以穿过核膜进出细胞核 |
D.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与复制的场所 |
纤维素、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A.葡萄糖、葡萄糖、氨基酸 |
B.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
C.氨基酸、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
D.淀粉、蛋白质、D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