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
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 |
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
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l、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中每种形态的染色体成单存在 |
B.一个染色体组中无等位基因 |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
D.有性生殖的配子细胞中的染色体肯定为一个染色体组 |
A植物为异花传粉植物,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茎的绿色(G)对紫色(g)为显性,在随机受粉的A植物种群中,表现型的比例如下:
表现型 |
高绿 |
高紫 |
矮绿 |
矮紫 |
百分比 |
63% |
21% |
12% |
4% |
问该种群中,基因型DDGG的个体的百分比是()
A.9% B.12% C.18% D.36%
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李振声运用小麦与偃麦草(一种野生牧草)远缘杂交和诱导染色体变异等技术,成功地培育出多个优良小麦新品种,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
B.染色体结构变异,大多数对生物体不利,但在育种上仍有一定的价值 |
C.上述多个优良小麦新品种培育成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
D.上述研究中远缘杂交产生的后代可育的原因是诱导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
下列物质可以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合成的是
A.胰岛素和呼吸酶 |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
C.雄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 D.胰岛素和胰蛋白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