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有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将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荠菜和纯合的结卵圆形果实荠菜杂交, F1全部结三角形果实,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结卵圆形果实植株= 15: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 A.对F1测交,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l:l |
| B.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 C.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有四种 |
| D.结卵圆形果实荠菜自交,子代植株全结卵圆形果实 |
现有矮轩不抗病玉米种子,研究人员欲培育高秆抗病玉米。用适宜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代中出现白化苗4株(甲)、矮秆抗病1株(乙)和高秆不抗病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不抗病和矮秆不抗病四种表现型。选取F1中高秆抗病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筛选出高秆抗病植株(丁)。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出现甲的原因是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
| B.丁的培育过程运用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 |
| C.F1中高秆抗病植株产生2种配子 |
| D.F1四种表现型的比为1:1:1:1 |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 B.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 C.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
| D.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
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F1的成熟植株中(多选)
A.有茸毛与无茸毛比为2:1 B.有9种基因型
C.高产抗病类型占l/4 D.宽叶有茸毛类型占1/2
与果蝇眼色有关色素的合成受基因D控制,基因E使眼色呈紫色,基因e使眼色呈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眼色为白色。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亲本中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ddXeY |
| B.F1中紫眼雌蝇的基因型有两种 |
| C.F2中白眼果蝇全为雄性 |
| D.若F2中红眼果蝇随机交配,其子代红眼:白眼=8:l |
某植物的花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ll所示,此外,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l,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A.白:粉:红,3:10:3 |
| B.白:粉:红,3:12:1 |
| C.白:粉:红,4:9:3 |
| D.白:粉:红,6: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