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妇把犁同铁汉,山歌入夜唱丰收。灵禽闻有翎五彩,文物由来第一流。”国学大师郭沫若的诗句道出了梅州浓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国庆节期间,以客家风俗文化为题材的大型舞台歌舞表演《客家意象》是一次在视听上有震撼力、无与伦比的客家民俗风情文化体验。这体现了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
| B.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 |
|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这表明( )
| A.理想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 | B.理想是人们前进的动力 |
| C.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 D.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明他已经( )
| A.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B.认识到君主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
| C.感觉到群众在社会中的力量和作用 | D.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告诉我们()
| A.事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着 |
|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
|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 |
|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这句话说明()
| A.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 |
| B.在一定时代,人们不可能获得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 |
| C.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 |
| D.客观条件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一观点说明( )
|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B.主观比客观更重要 |
|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D.矛盾着的双方是不可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