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400万家餐饮店,以每家餐饮店每天消耗100双一次性筷子计算,每天要消耗一次性筷子40000万双,相当于全国每天消耗50000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致使它们由资源变成垃圾。“8000双一次性筷子等于一颗20年的大树”,这句公益广告倡导我们要坚持
|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
|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
易卜生在给朋友白兰戴的信中说: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表明()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的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③要实现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
④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环球时报和环球网联合发起关于“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公众意见调查,了解公众的关注焦点。下表是两个主要年龄段的居民关于热点话题前三位的统计情况。
结果显示,不同对象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同,其原因是()
| 20—39岁居民 |
40—59岁居民 |
||
| 热点话题 |
得票率(%) |
热点话题 |
得票率(%) |
| 反腐和司法改革 |
56.4 |
经济发展 |
41.6 |
| 社会平等 |
40.1 |
收入分配 |
35.9 |
| 民主建设 |
25.1 |
文化生活 |
34.5 |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这启示我们()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 B.任何个人的成果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 |
| C.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财富,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
| D.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
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是重大的制度红利,对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属于()
| A.对生产力的调整,目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 B.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 C.对经济基础的调整,目的是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
| D.对上层建筑的调整,目的是为了让上层建筑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
下图《独辟蹊径》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善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才能成就事业 |
|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走向成功的前提 |
| C.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
| D.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