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总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
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
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这表明( )
A.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B.中国开始重视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
C.中国与邻为善,首次打开了与亚洲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
毛泽东在1949年致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关于当时孙中山遗志即将实现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 B.建立新民主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
C.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 D.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
下列表述符合下图所示重大军事行动是
A.长江以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 |
B.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
C.人民解放军开始发动三大战役 |
D.拉开渡江作战解放南京的序幕 |
下图是邓小平为八七会议会址的题字,他亲身经历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A.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召开的 |
B.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
C.标志着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
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五四运动中,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援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 B.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
C.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
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进军”的主要任务是:
A.建立巩固的抗日联盟 | B.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
C.保存中国革命有生力量 | D.以退让求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