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篡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或整体历史的时代。“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越来越彻底,历史也就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称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研究,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问题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15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3)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史(19世纪40年代末期)的影响。
(12分)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业至今仍值得我们缅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请回答:
(1)请以具体事例说明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材料二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继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四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情地指出:“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令他忧虑重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令他念兹在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近几年来,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
(4)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人民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山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五尺道是连续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官道,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南,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僰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的道路。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派常安继续修筑这条道路,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来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称“五尺道”。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方修筑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秦国(朝)统治者对西南地区的经营状况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唐太宗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务农》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思想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这一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唐太宗在当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在清代众多的皇帝中,康熙皇帝是口碑最好的。同时,他也是清王朝民族政策的奠基人。康熙皇帝曾说:“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熙帝对蒙古的基本政策及清朝民族政策的进步性。
(4)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用哪些标准来评价中国古代帝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1906年,以陆军军歌《颂龙歌》作为代国歌:“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
材料二《五族共和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1926年7月1日,广州“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启用黄埔军校校歌《国民革命歌》为代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材料四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一致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正式确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材料一中的国歌有何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哪句歌词不符合史实。
(2)材料二中的国歌可能创作于哪一政府时期?结合史实说明当时是如何“揖美追欧,旧邦新造”的?
(3)材料三、四的国歌在内容与作用上有何相似之处?
中华民族是有着顽强斗争精神的伟大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综合综合
(1)以上三幅图片中,有清政府的官吏,有爱国诗人,有国民党爱国军官.请用一句话概括将它们归为一类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这一理由,请你分别简单介绍他们的所进行活动。
(3)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图2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分析“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二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
。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
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
材料三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划了美好的未来。报告用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阐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论断,凸显了民主政治的重要地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国后实现了哪一重要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