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实质上反映出苏州
A.劳资矛盾尖锐 | 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C.商品经济发达 | D.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
《墨子·尚同中》:“既尚同于天子,而未尚同乎天者,则天灾将犹未止也。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熟,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存臻而至者,此天之罚也。”该材料体现的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相似()
A.墨家的兼爱 | B.法家的严刑峻法 |
C.道家的无为而治 | D.儒家的天人感应 |
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
A.儒家 | B.法家 |
C.道家 | D.墨家 |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
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
下面这幅漫画体现了孔子()
A.要把自己的思想兜售给统治者 |
B.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
C.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
D.主张对鬼神要敬而远之 |
诞生于120年前的电影艺术,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有关电影事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1896年北京徐园“又一村”第一次放映了“西洋影戏” |
B.《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
C.查理·卓别林是“默片时代”的代表人物 |
D.1927年《爵士歌手》标志电影技术进入有声电影彩色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