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最可能是给子孙留下如此训诫的皇帝是 ( )
A.唐太宗 | B.宋太祖 | C.明太祖 | D.清世宗 |
在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文件中有如下表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发表最能表明
A.中共彻底放弃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活动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 D.阶级矛盾依然是主要矛盾 |
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
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C.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
D.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
《台湾通史》认为:“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这在本质上表明
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 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 |
C.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 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
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在众议院遭到提案弹劾。其中1974年7月,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投票通过了弹劾总统尼克松的三条罪状,即阻碍司法工作、滥用总统职权和蔑视国会传调录音带的命令。这表明
A.总统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 B.众议院具有普遍的民主性 |
C.分权制衡有利于权力监督 | D.国会的权力高于总统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