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史》提到:“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要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 材料反映了
A.罗马法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
B.罗马法是维系帝国统一的工具 |
C.罗马法反对君主专制 |
D.罗马法是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最典型的共和国,它甚至被称作‘共和国之祖国’(梁启超语)……其影响之深远,已让许多历史悠久的大国望尘莫及。”他评价的是
A.德国 | B.中华民国 | C.美国 | D.法国 |
伏尔泰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奠定英国这一政体基础的是
A.议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
C.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 D.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完善 |
某一群同学对口述史学比较感兴趣,下列哪个历史事件不适合口述史学研究的是
A.中共一大会议实情 | B.“一五计划” |
C.农村土地改革 | D.工商业公私合营 |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
①中国革命的性质
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
④中共的中心任务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甲午战争 |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