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讼,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 上述条约内容表明

A.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    B.列强已掌握中国司法大权
C.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D.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马戛尔尼使团总管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到: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足够到他和他的家人用锄头能够耕种得过来),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
①对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认可
②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
③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
④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宋代张载等人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办“义仓”“义学”“义冢”等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

A.重建上古宗法制度 B.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C.强化对户籍的管控 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

自战国至西汉时期,两种思潮历经盛衰方向相反的变化。这两种思潮是指

A.法家与道家 B.法家与儒家
C.墨家与兵家 D.黄老与儒家

安克斯密特认为,“史学争论归根结底不是旨在达成一致,而是解释性论旨(论旨:论题的主旨)的繁荣滋长。”作者意在强调

A.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 B.历史解释的多元性
C.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D.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据此观点要理解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我们应关注

A.文艺复兴 B.法国革命
C.工业革命 D.宗教改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