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是居民以1日为周期往返于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的出行,是由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地空间分离产生的。若按方向划分,通勤可分为向心通勤(早晨朝向CBD的通勤)和离心通勤(早晨背离CBD的通勤)。读某城市居民早晨通勤方向和居民全天通勤时间分布图(箭头表示通勤方向,箭头粗细表示通勤量大小),回答(1)~(3)题。 (10分)
(1)下列有关通勤描述错误的是( ) (2分)
A.工作岗位主要分布在CBD及其附近 |
B.傍晚以向心通勤为主 |
C.城市北部居住人数相对较多,工作岗位相对较少 |
D.城市西部工作岗位相对较多,居住人数相对较少 |
(2)简述该城市居民全天通勤时间分布特征。(4分)
(3)你认为如何减少该城市东西方向的通勤量? (4分)
如下图4种房屋建筑,反映了4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地区, 此地区耕地类型以___________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是 _____。
(2)乙分布在我国____地区,它反映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____为主。
(3)丙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是。
(4)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地区,表示的建筑名称为______________,所在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
(5)甲、丁景观差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风俗习惯 | B.气候条件 |
C.生产活动 | D.地表形态 |
读下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最大的工程建筑,也是堪称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之一。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6350千米。明代长城不论建筑规模、体系、结构、设施完善和工程技术水平及质量方面都是空前绝后,可谓臻于完善。在建筑结构上由关隘、城墙、城台、烽火台四部分组成。
(1)长城属于 文化景观,当时建造它的功能是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人们又赋予长城更丰富的文化内涵,长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长城也反映出我国的 (物质、精神)文化。它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现在长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 资源,试说明它的价值 。
(2)长城这一中华大地雄伟壮观的文化景观,除了经济、军事、政治、社会等人文意义外,它还与我国哪些自然地理界线大致吻合?
读《云南傣族竹楼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傣族的竹楼,是一种纯竹木结构的建筑,竹楼的柱子、梁橼都是利用竹节和竹楔巧妙地结合起来,不用铁钉,墙壁和地面都是花纹漂亮的细竹篾笆。
(1)傣族竹楼属于 文化景观。其形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间的密切关系是
(2)一般情况下,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是 ,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 相适应。
(3)以上两小题说明自然与文化景观的关系是① 、
② 。
读地球的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的光照图,节气是________。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经度是________。
(3)图示这天佛山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_,这天过后,佛山的白昼开始________(增长、缩短)。
(4)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是________
根据阳光照射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图上注出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注:用文字及画图标注)
(2)在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3)a、b、c、d四点分别表示地平线上某一点。把它们分别选入下题中:
①太阳高度角为90°的是________点
②太阳高度角为0°的是________点
③太阳高度角小于0°的是________点
④太阳高度角在0°—90°之间的是________点
(4)图中四点按这一天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排列应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