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11年江苏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走势图
注:生产成本增加、城市化建设占用的耕地越来越多,导致蔬菜等农产品供应不足,一些不法商人囤积居奇、哄台物价等因素导致江苏居民消费价格不断上涨。
材料二 国务陆颁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稳定物价,在此之后,江苏省政府出台了稳定物价的15条措施。
(1)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江苏省政府应如何稳定物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经历了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神七 ”飞天;2010年,我们同样经历了玉树地震.西南特大旱灾与四川.湖南.吉林等地的特大洪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超越 .融合.共享”的奥运理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都从不同的 视角, 展示了中华民族之魂。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华之魂的基本内涵。(1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温总理说:我知道商签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 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 , 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会可以解决的。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 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总理向中外记者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的无穷魅力。
请用《文化生活》 的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蕴涵着无穷的魅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年支配收入的比率,由1985年的l:2.57到2008年扩大为l:3.96;行业间平均劳动报酬最高与最低之比,2000年为2.63倍到2008年扩大到4.89倍(其中不包括工资外的福利收入);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最高达10.7倍。2008年我国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已逼近O.5,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2分)
(2)上述问题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9分)
(3)针对上述问题,从完善分配制度上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经济增长.资源.
环境相互制约的困境。(如图16)。
(1)运用联系的观点,结合材料一说明人类应如何走出这一困境。
材料二:1990至2005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减排的目标。这就要求我国经济发展由高度依赖能源消费向低能耗转变;减少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比重,大力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
(注: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炭化,目前世界各国都注重抢占低碳产品的市场先机)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
我国为何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材料三:在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和与会各国一致赞同减排(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发达国家试图更改《京都议定书》中关于减排义务的规定,迫使发展中国家也承担具体量化的减排义务。对此,中国顶住压力,坚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同时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减少碳排放,协力推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并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
。中国的立场.态度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支持。
(3)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中国的立场态度。
材料四: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概念逐步深入民心,低碳生活方式成为许多人身体力行的理念。例如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节日,客观上也是中国民间碳排放的一个小高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觉更新了过春节的理念和方式,在顺应民俗中探索低碳春节”。
(4)从材料四中,你感悟到《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青藏 铁路建设者首先确立了“生存重于施工”的原则,建立了物资生活储备基地和主食品加工车闸,解决“吃饭大事”,还斥巨资配置了先进适用的医疗设备;围绕冻土施工技术立项近80个科研课题,先后在多年冻土隧道开挖.支护.通风成套技术等方面取得新成果,把成果用于指导施工; 建立健全了环境管理体系,在铁岭建设史上首次引入环保监理制度,对施工期长江源水质变化情况 进行监测。2005年10月,青藏铁路铺设下最后一根钢轨。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青藏铁路建设对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