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 | 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 |
| 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 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 |
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
| A. | 日败俄胜 | B. | 日俄俱败 | C. | 日胜俄败 | D. | 日俄休战 |
小李查资料时发现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该公司应该是()
| A.洋务企业 | B.外商企业 |
|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某课题小组收集到如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是()
| A.《李鸿章全传》 | B.李鸿章的部分奏折和书信 |
| C.《李鸿章生平研究》 | D.“文革”中出版的《李鸿章反动言论》 |
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1)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 A.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
| 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
| 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