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连串探索性的追问。阅读材料,回答题。“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
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 | B.是词人对客观现象作出的主观反映 |
C.表明获得认识不一定需要通过实践 | D.表明词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
虽有“神悟”,但由于本身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辛弃疾并不能解释“月轮绕地之理”及其他现象,他继续问道:“飞镜(指月亮)无根谁系?”“云何渐渐如钩?”这表明( )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 B.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受自身主观因素制约 |
C.以事实为依据就能准确认识事物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美国和英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英国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这说明:()
A.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可以反映国体,也可以不反映国体 |
B.政体决定国体,国体反映政体 |
C.美国和英国的政体是由各国的历史特点和传统习惯决定的 |
D.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同一国体可以采用不同政体 |
“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
B.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重要作用 |
C.在相同阶级掌权的条件下可以采用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以便更好地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
D.政权组织形式不同,但它的阶级本质是相同的 |
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的主要区别在于()
A.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是不是国家的代表 |
B.议会和政府的关系不同 |
C.是否设有政府总理 |
D.议会是否拥有立法权 |
2008年3月5日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向人民代表作《政府工作报告》,提请代表们讨论、审议并通过。这一情况表明()
A.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向人民代表布置工作 |
B.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
C.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分工协作 |
D.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
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这是由()
A.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共同决定的 |
B.我国的经济基础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
C.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的 |
D.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