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历史倾向。但从内容上看,两者也存在共同的局限性,其表现有:①不能对当时社会矛盾做出正确认识 ②具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③ |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时期 | B.勃列日涅夫时期 | C.戈尔巴乔夫时期 | D.普京时期 |
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到苏联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而1934年他第二次到这里时,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的精神。”维尔斯这么说的主要着眼点是
A.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
B.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经济的力量 |
C.西方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
D.苏联与西方国家暂时处于和平共处状态 |
下表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时期 |
劳动力生产率增长(%) |
翻番所需的时间(年) |
1953-1973 |
2.6 |
27.0 |
1973-1995 |
1.4 |
49.9 |
1995-2000 |
2.5 |
28.1 |
2000-2005 |
3.1 |
22.7 |
A. 企业重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行
B. 推行福利国家政策,传统产业复兴
C. 新兴产业出现,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
D. 企业制度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香港凤凰卫视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最穷的和最富有的,在交税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个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福利制度可消除贫富差距 | 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处 |
C.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 | D.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