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措施中能体现作者重农思想的是
A.民为贵,君为轻 | B.礼不及庶人,刑不及大夫 |
C.不别亲疏,不殊贵贱 | D.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读《国民党五大与六大时党员地域分布比较 (%)》,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省别 |
五大 (1935年) |
六大 (1945年) |
省别 |
五大 (1935年) |
六大 (1945年) |
省别 |
五大 (1935年) |
六大 (1945年) |
江苏 |
4.7 |
0.9 |
陕西 |
1.8 |
5.3 |
山东 |
2.1 |
1.1 |
湖北 |
5.8 |
5.6 |
福建 |
2.2 |
6.7 |
山西 |
2.8 |
2.1 |
湖南 |
6.6 |
8.2 |
广东 |
25.4 |
9.4 |
贵州 |
1.4 |
3.9 |
四川 |
6.1 |
12.3 |
广西 |
3.1 |
7.3 |
热察绥 |
1.9 |
0.6 |
河北 |
3.9 |
0.8 |
云南 |
2.5 |
2.9 |
A.国民党性质发生改变
B.中国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C.受国民党抗战形势的影响
D.国民党的统治力量转移到农村
“它用国民革命左派政府名义,南下广东,想依赖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没有直接到农村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这是基本政策的错误。 ” 周恩来总结的是
A.武昌起义的教训 | B.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
C.南昌起义的教训 | D.秋收起义的教训 |
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 |
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 |
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
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 |
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反割台斗争 | D.新文化运动 |
有学者说:“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
A.顺治时期 | B.康熙时期 |
C.雍正时期 | D.乾隆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