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国经济史》统计:“1932年政府颁布以国有化为主导的《铁道法》……自1935年上半年至1937年上半年,铁路营业收入从858万元增加到9190万元,支出则从5420万元减少到4690万元。但铁路债务却年有增加,从7742万元增加至95551万元;铁路员工从12.2万人增加至13.1万人。”这表明A.政A.府干预经济面临负面效应困局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收效甚微
C.抗战爆发制约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冲击官僚资本
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满汉官僚的矛盾 |
| C.义和团运动 | D.太平天国运动 |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 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 B.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
| C.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 | D.工业文明冲击中国 |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 A.皇宫建筑布局日益合理 |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
|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表明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
|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
下图是秦朝与唐朝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
|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 |
|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
|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