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

A.两则材料完全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根本没有出现过“夜市”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不同,因此两者一点也不矛盾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上述材料最能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继承权力和财产 B.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
C.宗族是管理国家的组织 D.“天下为公”的局面形成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大的不同点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文化制度改革 D.福利制度改革

“凤阳地多不打粮, 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主要原因是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B.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A.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