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划分西、中、东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依据是
A.经济发展速度 B.经济结构
C.经济发展水平 D.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
大体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和年等降水量线的值分别为()
A.-2℃,400mm | B.8℃,600mm | C.0℃,800mm | D.4℃,1200mm |
在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容易出现:
A.南涝北旱 | B.北涝南旱 | C.西涝东旱 | D.东涝西旱 |
四川盆地冬季暖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 B.海陆因素 | C.地形因素![]() |
D.洋流因素 |
读“106.8°E地形剖面图及沿剖面线各地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图”,回答。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关于图中①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北温带,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C.典型农作物有水稻、冬小麦、柑橘等 | D.广泛分布肥沃的紫色土 |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呈东西走向的山脉是:
A.天山——阴山 | B.昆仑山——秦岭 |
C.大兴安岭——太行山 | D.喜马拉雅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