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是我国西安附近沿108°E(图中0千米处)所作的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各题。 图中积温最低处的年降水量约为
A.560mm | B.660mm | C.920mm | D.1700mm |
下列关于图中年降水量>1000mm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自然景观出现垂直分布规律 D.水土流失严重甲区域的南北两侧地区
A.气候都以季风气候为主 | B.耕地类型都以水田为主 |
C.矿产资源都以煤炭为主 | D.植被都以草原为主 |
中国曾经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南大荒”成为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下图是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现今的“南大荒”人已将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 B.农业技术的发展 |
C.交通运输的改善 | D.农业政策的支持 |
“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
①气温年较差大②降水较丰富③夏季高温④光照强,日照时间长⑤气温日较差大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③④⑤ | D.①④⑤ |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曾经吸引了大量的移民。这些移民的迁入()
A.促进了当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 | B.减轻了当地的环境压力 |
C.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 | D.改变了当地人口的增长模式 |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7月气温及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各题。该地区7月气温分布状况是
A.各城市均高于24℃ | B.①处气温低于24℃ |
C.太原与石家庄最大温差小于4℃ | D.①与②两处气温相同 |
关于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年降水量小于石家庄 |
B.④处年降水量大于③处 |
C.山区、高原年降水量大于平原 |
D.太原、石家庄年降水量小于600mm |
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表示该区域某产业的输出额占一定区域市场的比重,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越强。产业竞争力系数可以衡量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读甲乙两地区某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图及上海与浙江制造业在全国的竞争力系数比较表。回答各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在T1时开始输出该产品 |
B.在T2时,甲地区开始向乙地区转移该产业 |
C.甲地区在T1和乙地区在T3该产业的输出额是相同的 |
D.T3到T4期间,该产业可能向其他地区转移 |
根据表格,关于l990年至2003年期间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海的家具企业规模一直小于浙江 |
B.上海的产业均有向浙江转移的趋势 |
C.浙江省一直输出表中制造业的产品 |
D.皮革和文体用品可能存在从上海向浙江产业转移的趋势 |
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下图甲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图乙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
A.t1 | B.t2 | C.t1之前 | D.t2之前 |
读图,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 |
B.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 |
C.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旺盛 |
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 |
水库建成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
A.洪涝灾害频繁 | B.诱发地震、滑坡 | C.流量趋向稳定 | D.鱼类绝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