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并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把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各15粒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装置
场所
温度
棉花状态
数日后的现象




日光
日光
黑暗
黑暗
23℃
23℃
23℃
23℃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A.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温度和水分,因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
C.该实验选用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D.该实验的结论是:种子萌发只与光照和水分有关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哪一项属于克隆()

A.将鸡的某个DNA片段整合到小鼠的DNA分子中
B.将抗药性的某基因引入草履虫的细胞内
C.将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D.将某种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成一个细胞系

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
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C.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愈伤组织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
D.植物耐盐突变体可通过添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培养筛选而获得

下列对PCR扩增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通过加热使目的基因DNA解旋,没有加入解旋酶和ATP
B.在设计2种引物时,需要让引物和引物之间的碱基序列互补
C.缓冲溶液中要提供DNA模板、引物、原料、耐热的DNA聚合酶
D.为避免外源DNA污染,实验中的枪头、缓冲液等在使用前必须高压灭菌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近几年来桃小食心虫发生较普遍,直接影响果树产业发展。科学工作者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通过悬挂诱芯调查种群密度), 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6月份平均气温、降雨量与成虫发生期调查统计表

年份
6月份平均气温/
6月份降雨量
成虫开始发生期
前2次成虫发生高峰期
2次高峰期捕捉的虫数/只
占总数的比例/%
全年捕捉总数/只
2004
20.40℃
33.1 mm
6月28日
7月9~11日
7月15~19日
61
43.88
139
2005
19.90℃
48.1 mm
6月30日
7月2~5日
7月13~16日
37
45.68
81
2007
19.5℃
36.3 mm
6月27日
6月29~7月1
7月22~24日
225
17.41
1292
2008
19.1℃
7.88 mm
6月21日
7月27~30日
8月2~5日
146
43.71
334

A.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高峰期”出现的快慢与6月份的降雨量有一定相关性
B. 在2007年此地区的桃小食心虫呈现“J”型增长
C. 防治工作可以在每年7月中旬的高峰期时展开,此时捕获的害虫比例较大
D. 此课题中的科学工作者是通过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