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那么,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A>B=C B.A=B+C
C. A>B+C D.A<B+C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B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C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D起始条件不同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A稻田水稻的空间分布 B瓢虫的成群分布
C杂草的随机分布D人口密度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达到K值后,增长率为0 |
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K值之后 |
C.对于害虫的防治应在K/2之后进行 |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理是它能
A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B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
C杀死幼小害虫个体
D诱杀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排卵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种群,所有的种群形成群落
B群落由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形成的种群构成
C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都与非生物因素密切相关
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既不是一个种群也不是一个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