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 |
B.曲线①作为对照实验 |
C.化合物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
D.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 |
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下列结构中与核糖体的成分最接近的是
A.烟草花叶病毒 |
B.T2噬菌体 |
C.染色体 |
D.中心体 |
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 |
AA(%) |
Aa(%) |
aa(%) |
1 |
30 |
40 |
30 |
2 |
25 |
50 |
25 |
A.该种群的生物没有发生进化
B.该种群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很高
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D.若该种群在第2、3年连续自交,则A的基因频率会增加
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下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过程中细胞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
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
C.c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
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
用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
B.通过对细胞中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 |
C.通过检测DNA单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 |
D.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均带有3H标记 |
下图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缺失,该变异同时也使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
B.图②表示倒位,该变异一定不会影响生物体性状的改变 |
C.图③表示重复,该变异发生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交叉互换类型的基因重组 |
D.图④表示易位,该变异发生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