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组 别 |
材 料 |
实 验 条 件 |
观察内容 |
A |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
苏丹Ⅳ染液、50%酒精溶液 |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
B |
苹果 |
斐林试剂 |
还原糖检测和鉴定 |
C |
鸡蛋 |
试剂 |
蛋白质检测和鉴定 |
D |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
蒸馏水 |
细胞吸水涨破 |
(1)A组实验中所用酒精的作用是 。
(2)B组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在该组实验中,选择甘蔗为生物材料,实验过程和方法规范,但没有观察到相应的颜色变化,原因可能是 。
(3)C组实验中,选用的试剂是 ,该试剂使用过程中有哪些注意点?
。
(4)F组的实验材料若用来提取细胞膜,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好处是 。
(5)上述A到D组实验中需要水浴加热的是 。(填组别)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三位学者。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如图1染色体两端所示),其DNA末端含有由简单的串联重复序列(如下右图中的-TTAGGG-)组成的单链突出段,它们能防止不同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它们在细胞分裂时不能被完全复制,因而随分裂次数的增加而缩短,除非有端粒酶的存在。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RNA含有与端粒DNA重复序列互补的一个片段(如图2中的-AAUCCC-),是合成端粒DNA的模板;其蛋白质催化端粒DNA的合成,催化的一种机制如下图。研究表明:如果细胞中不存在端粒酶的活性,染色体将随每次分裂而变得越来越短,而且由于细胞的后代因必需基因的丢失,最终死亡。培养中少数变得长生不老的癌细胞表现出有活性的端粒酶和稳定长度的端粒。
图1
图2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结果使染色体上基因的和发生改变。
图中“聚合”过程需要种脱氧核苷酸。端粒酶中,蛋白质成分的功能类似于(酶)。
正常体细胞中不存在端粒酶的活性,你认为新复制出的DNA与亲代DNA完全相同吗?。体外培养正常成纤维细胞,细胞中的端粒长度与细胞增殖能力呈关系。
从材料分析可知,正常体细胞不断走向衰老的生理原因是。
依据“端粒学说”,请提出一种可以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科学家发现精子中的端粒长度与受试者的年龄无关。这是因为精子细胞中。应用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成果有望,增强人类身体健康。
截至11月29日,我国境内31个省份共报告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91393例,死亡病例178例。这预示着甲型H1N1流感在我国的传播进入高发期,各级部门应加强防控工作以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图简单表示该病毒的化学组成,则图中的物质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已开始有计划地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假如某医务人员已接种该疫苗,请用简单的图示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入侵后,此人体内免疫系统发生体液免疫作用的主要过程。
最新研究报告称,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已出现变异,变异发生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的血细胞凝集素上,这种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__。
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HIV病毒都属于RNA病毒,但二者遗传信息的传递及表达不同(如下图所示),前者属于—RNA病毒,后者属于+RNA病毒。请结合所给信息填写右侧HIV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及表达图中②和③所代表的物质(提示:①代表单链DNA):
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科学家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该方法给人们战胜病毒带来新的曙光。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陷阱细胞”,从结构角度看其原因红细胞是,不具备病毒增殖的条件。衰老的红细胞成为,由人类的免疫系统清除。
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花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
(2)实验步骤:
1)选择工业污染区
和地区
;
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和浅色蛾若干;
3)
4)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1。根据表内数据在右下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
(4)结论:。
(5)分析与讨论:
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
1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
1的蛾,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
①实验步骤:。
②结果与分析: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
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
分别是、。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这是生物进化的。
(3)该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
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
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加剧。
2)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
3)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的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
人体细胞内含有抑制癌症发生的
53基因,生物技术可对此类基因的变化进行检测。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通常包括和。
(2)上图表示从正常人和患者体内获取的
53基因的部分区域。与正常人相比,患者在该区域的碱基会发生改变,在上图中用方框圈出发生改变的碱基对;这种变异被称为。
(3)已知限制酶
识别序列为
,若用限制酶
分别完全切割正常人和患者的
53基因部分区域(见上图),那么正常人的会被切成个片段;而患者的则被切割成长度为对碱基和对碱基的两种片段。
(4)如果某人的
53基因区域经限制酶
完全切割后,共出现170、220、290和460碱基对的四种片段,那么该人的基因型(以
+表示正常基因,
-异常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