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将玉米幼苗置于一密闭容器内,测定温度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用容器内CO2的变化量表示)。实验结果如下(“+”表示增加,“-”表示减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适宜光照 |
-12 |
-17 |
-23 |
-26 |
-35 |
-26 |
-24 |
-15 |
黑暗 |
+6 |
+11 |
+18 |
+25 |
+35 |
+40 |
+32 |
+20 |
A.由表中数据可知,光合作用酶和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相同
B.在适宜光照下,35℃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C.由表可知,在适宜光照下,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30℃
D.在黑暗情况下,叶肉细胞内无ATP的形成
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了几起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
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
B.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迁地保护 |
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 |
D.人工增投家畜,满足虎捕食需要 |
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 B.①②⑤ | C.①③④ | D.③④⑤ |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 | B.发展畜牧业 |
C.增加木材产量 | D.改善生态环境 |
在一片动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那么,下列哪项与之不相符()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 B.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 |
C.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基本不变 | D.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 |
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