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的区室, 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 mRNA 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
| B.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
| C.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 CO2和 H2O |
| D.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
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
|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
|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
|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
|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
|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右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月种群数量/(t-1)月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 |
| B.第4年初至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
| 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 |
| 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6年末达到K值 |
下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则该种群的个体数与年龄组成的关系将变化为()
在一片约33 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
| A.略大于165 | B.略小于165 |
| C.略大于5 | D.略小于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