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探究小组利用面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将它们置于不同光照强度下,测量甲、乙两种植物叶片吸收和释放CO2的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反映的是甲、乙两种植物在恒温等条件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
B.当光照强度为x(b<x<d)时,每天光照12h,两种植物均能正常生长 |
C.相对植物甲来说,植物乙可视为阴生植物,可通过A和c两点来判断 |
D.当光照强度为e时,植物甲和植物乙叶片消耗CO2的比值为8:7 |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1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A.100只 | B.200只 |
C.300只 | D.400只 |
下列实验中,最合适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 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
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 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
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以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他们的特征 |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
D.春运期间,上海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
下列哪一种生产或实验过程中,不可以使用吲哚乙酸(或生长素类似物)的是
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进生根 |
B.处理青涩的生香蕉,加速转变成成熟的黄香蕉 |
C.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育出无籽果实 |
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