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图2表示某生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
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图1的BC段,很可能发生图2的丙细胞 |
B.图1中D点染色体数目与C点相等,乙细胞处于图1中DE段 |
C.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甲细胞分裂产生的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
D.若图2中丙细胞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有E、e,F、f两对等位基因,则一个丙细胞通过分裂可产生4种不同类型的精子 |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中的各种杂草都可用生长素类似物除去 |
B.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控制在D点 |
C.B点时对杂草起抑制作用对农作物起促进作用 |
D.除草剂作用原理与植物向光性的原理相同 |
下图是某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体内的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对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如果图甲中的细胞来自于动物的同一器官,则最可能是来自于雄性动物的精巢 |
B.在图甲②所代表的细胞分裂的全过程中,通常会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重组 |
C.图丙中②→①的变化,对应于图甲中形成①细胞的过程和图乙中的C→D段时期 |
D.若该动物的成熟生殖细胞中有XY,变异通常发生在图乙中的BC段所代表的时期 |
图甲为依据某植物夏季一昼夜中CO2的释放量和吸收量所绘制的曲线图,图乙为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bc段和de段光合作用速率都下降,此时造成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 |
B.图乙中[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中,首先[H]与A结合,该转移过程属于光反应 |
C.图甲中C点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光照强度减弱造成的 |
D.图乙中[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氧气参与 |
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隐性基因的个体都能表现出隐性性状 |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
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中均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由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所启动 |
C.B细胞的激活信号可来自于抗原和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
D.对抗原再次免疫时血清抗体的产生比初次免疫具有更长的延迟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