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某蛋白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形成二硫键时两个氨基酸之间脱掉两个H,若该蛋白质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每个蛋白质分子在形成时生成的水分子数和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A.(m-2)个,18(m-2)-4 | B.(m-3)个,18(m-3)-4 |
C.(m-3)个,18(m-3)+4 | D.(m-2)个,18(m-2)+4 |
某植物(其叶片如图一所示)放在黑暗中两天后,根据图二所示,处理其中一块叶片。然后将整株植物置于阳光下4小时,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棕黄色)显色,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实验后的结果显示出X为蓝色,Y为棕黄色
②W和X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③X和Y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④Y和木塞夹着的叶片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A.③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②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难以克隆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组中的基因不完整 |
B.胚胎细胞核的移植成功率远高于成体细胞 |
C.克隆羊多利是利用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所得的个体 |
D.核移植后的重组细胞在最初分裂时就完成了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转录 |
下图为基因工程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甲~丁代表各不同阶段参与的成分。根据图中的资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以是细菌的质粒 | B.「乙」是某种激素分子 |
C.「丙」可以是植物的RNA分子 | D.「丁」为抗体分子 |
鱼被宰杀后,鱼体内的ATP会生成具有鲜味的肌苷酸,但酸性磷酸酶(ACP)会催化肌苷酸分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草鱼、鮰鱼和鳝鱼中分离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P在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中的相对酶活性
金属 离子 |
浓度 (mmol/L) |
相对活性(%) |
||
草鱼 |
鮰鱼 |
鳝鱼 |
||
Na+ |
30 |
100.83 |
101.47 |
96.03 |
Zn+ |
1 |
112.38 |
116.06 |
158.13 |
Ca2+![]() |
5 |
65.21 |
96.18 |
88.18 |
A.不同鱼类的ACP活性都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
B.将宰杀后的鮰鱼放到37℃左右的环境中一段时间能保持其鲜味 |
C.将宰杀后的草鱼放到适宜浓度的Ca2+溶液中鲜味下降的速度会减慢 |
D.Zn+能使这三种鱼的鲜味下降速度都减慢 |
右图表示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谷氨酸分解的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1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氨基丁酸和1molCO2)。下列有关描述不合理的是
A.曲线1表示的肯定是谷氨酸的浓度变化 |
B.曲线2表明,在该条件下谷氨酸在大约20分钟时完全分解 |
C.如果曲线2、3、4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曲线,则曲线2代表的温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代表的温度 |
D.如果曲线2、3、4代表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则曲线2代表的酶浓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