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温度、pH 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 试验编号 |
探究课题 |
选用材料与试剂 |
| ①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
| ②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
| ③ |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
| ④ |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 |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 |
|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
| C.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
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
|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
|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
|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
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
|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
|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相反关系 |
|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
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 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
|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
|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
|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
下图是某一个湖的能量金字塔,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
B.A、B、C、D之间可以形成一条A到D的食物链
C.A、B、C、D的大小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
D.A、B、C、D的大小变化体现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