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诗词,形象地再现了中国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画面。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③“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①④ | C.③①②④ | D.④②①③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八十年》中说“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而且这类企业经营不善,管理腐败,并不是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在这里,他所要阐述的核心观点是()
A.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 |
B.洋务派的阶级属性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失败命运 |
C.洋务运动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
D.民族资本主义在猛烈地冲击着古老的生产方式 |
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皆本 |
开封某旅游景点表演的节目中,再现了宋代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风气,宋代这一风气主要反映了()
A.实行农工商皆本的政策 | B.科举制的发展 |
C.士人的政治地位的提高 | D.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
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土地买卖现象严重 | B.封建经济的![]() |
C.封建社会以农为本的思想 | D.中国古代人多地少的特点 |
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A.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 | B.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 |
C.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 | D.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