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南京条约》签署170周年,百年荣辱起于此,某班同学以此为契机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不同史观解读《南京条约》。下列研究性成果不正确的是
A.西方工业文明与东方农耕文明的冲突—文明史观 |
B.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全球史观 |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的必然结果—革命史观 |
D.晚清人们生活习俗出现西化—社会史观 |
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 | B.军事对抗升级 | C.文化差异加大 | D.贫富差距拉大 |
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
以下标志代表不同的国际组织,中国没有参加的是
阅读图表,下列选项中与图表所呈现的信息最吻合的是
A.加强区域合作对越南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 |
B.经济全球化对越南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 |
C.越南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重要地位 |
D.亚太经合组织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
下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A.实现“凯恩斯计划” |
B.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
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
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