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三》
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鉴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有不少缺陷,尤其是它仅为政府之规制而非为国民之规制,因而孙中山提出应另制新法。他在给参议院的咨文中说:“查临时政府现已成立,而国民组织之法尚未制定,应请贵院迅为编定颁布,以固民国之基。并据法制局局长宋教仁呈拟《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五十五条前来,合并咨送贵院,以资参叙。”但被参议院拒绝。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组织法的名称,不能包括“人权”的内容,因而主张制定一份名为“临时约法”的文本;二是认为立法如“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应由参议院自行起草。
——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阅读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所说“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参议院关于“新法”的认识和孙中山有何不同?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参议院的主张是否得以实现。
(3)阅读材料三,针对当时“法”出现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成就。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改革开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哪些行为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从而引发全球生态危机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
①把污染重和利润低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②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向他国倾卸③凭借自己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④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商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下列现象能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主要趋势的是( )
①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欧元启动加快欧洲一体化步伐④美国首先出现新型经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下列区域经济组织中最有代表性的正确选项是( )

A.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
B.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C.欧盟、“七十七国集团”、“欧佩克”
D.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七十七国集团”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表明( )

A.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13益缩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