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三》
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鉴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有不少缺陷,尤其是它仅为政府之规制而非为国民之规制,因而孙中山提出应另制新法。他在给参议院的咨文中说:“查临时政府现已成立,而国民组织之法尚未制定,应请贵院迅为编定颁布,以固民国之基。并据法制局局长宋教仁呈拟《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五十五条前来,合并咨送贵院,以资参叙。”但被参议院拒绝。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组织法的名称,不能包括“人权”的内容,因而主张制定一份名为“临时约法”的文本;二是认为立法如“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应由参议院自行起草。
——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阅读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所说“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参议院关于“新法”的认识和孙中山有何不同?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参议院的主张是否得以实现。
(3)阅读材料三,针对当时“法”出现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成就。
私营手工业由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业发展到以雇佣关系为特征的手工工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官营手工业的衰弱 |
| C.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提高 | D.私营手工业水平扩大 |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周朝统治 | B.满足统治者生活需要 |
| C.害怕冲击周朝农业的发展 | D.害怕商人壮大反周 |
在官营手工业中发生由征役制到雇募制转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 C.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 D.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 |
对我国古代货币演进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商代后期作为交换媒介物的货币已出现 |
| B.各种金属货币在春秋中晚期纷纷涌现 |
| C.秦统一后,开始使用圆形方孔钱 |
| D.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战乱较少 |
| B.商品经济发达,经商致富者多 |
|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
| D.普遍推广牛耕,兴修塘堰,开辟良田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