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鉴定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
B.鉴定脂肪的存在,可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颗粒 |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
D.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 |
关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
B.若破坏线粒体内膜,需氧呼吸不能产生大量ATP |
C.溶酶体的形成说明了经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以送到细胞内 |
D.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相同 |
下面的图1和图2分别是反射弧示意图和A结构的放大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l图2
A.图1中的B为效应器、C为感受器 |
B.图1中A处信号传递是双向的 |
C.图2中结构①以胞吐方式释放内部的物质,不消耗ATP |
D.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个部分构成 |
细胞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分子 | B.细胞 | C.种群 | D.生态系统 |
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一项是 ( )。
实验 |
实验目的 |
主要实验步骤 |
A |
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
实验组:2 mL 3%H2O2溶液+1 mL过氧化氢酶,保温5 min后观察对照组:2 mL 3%H2O2溶液+1 mL蒸馏水,保温5 min后观察 |
B |
验证酶具有专一性 |
实验组:2 mL 3%可溶性淀粉溶液+1 mL新鲜唾液,保温5 min后,碘液检验;对照组:2 mL 3%蔗糖溶液+ 1 mL新鲜唾液,保温5 min后,碘液检验 |
C |
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
分别设置等量的、不同温度下的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溶液,然后将相同温度下的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溶液混合,观察各组气泡的生成情况 |
D |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向三支试管中各依次加入2 mL 3%可溶性淀粉溶液、 1 mL不同pH的缓冲溶液和1 mL新鲜唾液,在适宜温度下保温5 min后,斐林试剂检验 |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如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过程产生的[H]和④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 |
B.③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④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
C.③过程有水参与,产生少量能量 |
D.①③④⑤过程都能产生ATP,且都能用于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