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美国某教授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体内,并获得表达,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的转基因生物,这里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体内( )
A.合成人的生长激素 | B.进行转录 |
C.合成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 | D.进行DNA的复制 |
下列关于影响酶反应速率(v)因素的研究中,条件控制和预期结果的关系合理的是( )
A.有足够的底物,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酶浓度基本成正比 |
B.酶浓度恒定,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底物浓度基本成反比 |
C.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pH适宜的条件下——v与温度基本成反比 |
D.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v与pH基本成正比 |
如图是含有淀粉琼脂的实验装置。将该装置经表中的方法处理后,放在37℃下培养24h后,再用碘液冲洗圆点。琼脂块各圆点的处理方法和结果如下,依据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圆点 |
处理方法 |
实验结果 |
A |
滴加淀粉酶溶液 |
红棕色 |
B |
接种面包霉 |
红棕色 |
C |
滴加煮沸的淀粉酶溶液 |
蓝黑色 |
D |
滴加蔗糖酶溶液 |
? |
E |
滴加淀粉酶溶液,并加适量盐酸 |
蓝黑色 |
A.面包霉能分泌淀粉酶,酶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B.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并随温度的升高其催化活性逐渐增强
C.圆点E实验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的特点
D.酶的催化需适宜的温度,据此可推断表中“?”处应是蓝黑色
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则反应速率上升 |
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 |
C.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反应物的浓度 |
D.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 |
晴天时某学生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当日时间,纵坐标为CO2浓度)()
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开花植物产生O2需要光和验证O2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则应选用的实验组合分别是()
A.①②和①③ | B.②③和①② | C.②④和①③ | D.②③和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