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发病机理如下图所示,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发明的“诱导分化疗法”联合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该病。维甲酸通过修饰PMLRARa,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凋亡。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白血病是早幼粒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引起的 |
| B.这种白血病与早幼粒细胞产生新的遗传物质有关 |
| C.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均改变了癌细胞的DNA结构 |
| D.“诱导分化疗法”将有效减少病人骨髓中积累的癌细胞 |
一同学研究菜湖泊中X深度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时,设计了如下操作。
①敢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标号a、b、c,并将a用不透光的黑布包扎起来;
②用a、b、c三个瓶子均从湖中X深度取满水,并测定c瓶中水的溶氧量;
③将a、b两瓶密封后再沉入X深度水体中,24小时后取出;
④测定a、b两瓶中水的溶氧量,三个瓶子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则24小时内X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w)mol/瓶 |
| B.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v)mol/瓶 |
| C.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k—v)mol/瓶 |
| D.有氧砰吸消耗的氧气量为vmol/瓶 |
下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膜上面发生的生化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膜分别是叶绿体内膜和线粒体内膜 |
| B.图甲中的[H]将要用于C3的还原,图乙中的[H]主要来自丙酮酸分解为CO2的过程 |
| C.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
| D.两种膜上发生的生化反应可以同时进行 |
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图所示。则有关各细胞液的浓度判断正确的是
①实验前B<A<C②实验前B>A>C
③实验后B≥A="C" ④实验后B<A<C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凋亡对生物体都是有利的②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以无限增殖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增加有关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坏死的结果⑥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是细胞癌变的内因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⑥ | C.②③④⑥ | D.①④⑤⑤ |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 A.DNA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 B.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 |
| C.着丝点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 D.核膜的溶解和纺锤体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