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它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和病毒。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是
| A.抗体 | B.运载体 | C.糖蛋白 | D.单链DNA |
下图是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 )
| A.EF段 | B.DE段 | C.BE段 | D.CB段 |
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鹞鹰在对不同大小的鸽群进行攻击时成功的概率为 ( )
| 鸽群的数量(只) |
1 |
2~10 |
11~50 |
>50 |
| 攻击成功的百分比 |
80 |
58 |
16 |
8 |
①单独的鸽子比在鸽群中的鸽子被鹞鹰抓住的概率更小
②鹞鹰攻击较大鸽群时不大容易成功
③鹞鹰只攻击单独的鸽子
④攻击成功的比例与鸽群的数量成反相关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种群密度将( )
| A.明显增大 | B.明显减小 | C.先减后增 | D.相对稳定 |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
|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
|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
|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