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体外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请回答:

(1)在工蜂毒腺细胞的核糖体上,蜂毒素是以          为模板合成的。
(2)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癌细胞能够        ,在此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含量将持续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下图-1表示癌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DNA含量不同的细胞数。据此推测,蜂毒素能将癌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的     期。
(3)研究表明,阻断癌细胞增殖周期可引起细胞凋亡。科研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回答问题。
方法步骤:
a.取4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离体胃癌细胞。
b.1号培养瓶为空白对照,向2-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 2、4、8 μg/mL蜂毒素溶液。
c.培养48h后,检测并统计          ,结果如上图-2所示。
d.重复a、b步骤,检测凋亡基因(Bax、Bel-2)的表达,结果如上图-3所示。
分析讨论:
a.图-2表明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随浓度增大诱导效应          
b.图-2、图-3表明:从基因水平上看,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           有关。
当Bel-2 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         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及分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发现生长素的某些实验,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1)序号①所表示的实验验证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请你写出序号②所表示的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序号③所示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为了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他选用了某植物的幼叶鞘作为实验材料,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IAA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1
2
3
4
5
6
IAA溶液浓(mol/L)
0(蒸馏水)
10-12
10-10
10-8
10-6
10-4
幼叶鞘增长长度
2.6
3.2
3.9
5.1
3.1
1.8

①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溶液的小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l)A液为___________,B液为血浆,C液为___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______。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长期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________浓度升高,可能会导致_________的发生。

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请回答问题:
(1)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耗氧量;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2)人的体温是由位于中枢调控的。
(3)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

(12分)图1表示小麦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生理过程的五个阶段(分别用A~E表示),图2表示小麦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02吸收量和C0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图1
(1)A、B、C、D和E中,没有ATP生成的是;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是;表示细胞呼吸的有,其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本题用A ~E字母表示)
(2)写出物质X在B阶段的化学表达式:
(3)图2中,若呼吸底物为葡萄糖,回答下列问题:

图2
①图中阴影部分M的意义有:
A.细胞呼吸C02释放量与02吸收量的差
B.无氧呼吸释放的C02的量
C.细胞呼吸CO2释放量
D.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CO2的差
②当氧浓度为5%时,葡萄糖通过细胞呼吸形成的产物有
③当氧气浓度为10%时,两曲线相交于点P,据图分析计算,此时葡萄糖的消耗量是氧浓度为0时的倍.

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Ⅰ操作步骤:
(1)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2)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 3.00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3)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4)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Ⅱ结果见下表: (注:“+”表示蓝色的程度)

试管编号
处理





PH
5.00
6.20
6.80
7.40
8.00
结果(颜色*)
+ +

橙黄色

+ +


Ⅲ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要选择37℃恒温,原因是为了保证和相同的条件。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酶的最适PH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