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 2.5监测指标。下列情况不会增加空气中PM 2.5的是
A.露天焚烧秸秆 | B.直接用煤作燃料 |
C.汽车排放尾气 | D.利用太阳能发电 |
下列有关酸碱反应的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
A.0.1mol.L-1CH3COOH与0.1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c(Na+)>c(CH3COO-)>c(OH-)>c(H+) |
B.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c(NH4+)>c(Cl-)>c(OH-)>c(H+) |
C.常温下,向10mlpH=12的NaOH溶液中加入pH=2的HA至pH=7,所得溶液的总体积V≥20ml |
D.某温度下,Ba(OH)2溶液中KW=10-12,向pH=8的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4的盐酸,混合溶液pH=6 |
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的硫的回收:SO2(g)+2CO(g)2CO2(g)+S(l) △H<0。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1molSO2和nmolCO发生反应,5min后达到平衡,生成2amol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SO2)=0.1amol/(L.min) |
B.当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C.平衡后保持其它条件不变,从容器中分离出部分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D.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和加入催化剂,SO2的转化率均增大 |
汽水是CO2的饱和溶液,其中存在如下平衡:
H2CO3H++HCO3-……① HCO3-
H++CO32-……②
将汽水倒入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实验,相应分析结论错误的是
A.加热、平衡①、②可能都向左移动 |
B.加入澄清石灰水,平衡①、②均向右移动 |
C.加入CaCO3悬浊液,CaCO3的溶解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
D.通入过量CO2或滴加氯水,溶液pH均减小 |
下列离子组在给定条件下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正确,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正确的是
选项 |
条件 |
离子组 |
离子共存判断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A |
滴加氨水 |
Na+、Al3+、Cl-、NO3- |
不能共存,Al3++3OH-=Al(OH)3↓ |
B |
pH=1的溶液 |
Fe2+、Al3+、SO42-、MnO4- |
不能共存, 5Fe2++MnO4-+8H+=Mn2++5Fe3++4H2O |
C |
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10-12mol/L |
NH4+、Na+、NO3-、Cl- |
一定共存,NH4++H2O![]() |
D |
通入少量SO2气体 |
K+、Na+、ClO-、SO42- |
不能共存, 2ClO-+SO2+H2O=2HClO+SO32- |
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为:Z>Y>X |
B.若X的一种单质为原子晶体,则含Y元素的盐溶液一定呈酸性 |
C.若Y可作半导体材料,则X、Z的单质均为分子晶体 |
D.若Y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为X的4倍,则X、Z各自形成的氢化物熔沸点:X<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