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活动中,某同学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下图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大的金属钠(已擦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钠着火燃烧可用CO2灭火
C.玻璃管尾部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D.若在棉花球右侧外沿滴一滴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6O218O3互为同位素
B.氧元素与其他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均能形成酸性氧化物
C.氧与钠形成的稳定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
D.O2变成O3以及16O变成18O的变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电解质
NH3
Na2CO3
NH4NO3
Fe(OH)3
混合物
漂白粉
明矾
水玻璃
冰水混合物
酸性氧化物
CO2
NO2
SiO2
CO

HClO
CH3COOH
H2SiO3
HNO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②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③电解质溶液导电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④用糯米、酒曲和水酿制成甜酒,一定是化学变化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全部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下图中的①是N2的电子式
B.下图中的②是S2的结构示意图
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I
D.下图③为CO2的结构式

N⋮⋮N   O—C—O
 ①   ②    ③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反应,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

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
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
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
D.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