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有关乍得湖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非洲乍得湖,位处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国交界处,面积辽阔,一度成为非洲第四大湖泊。湖滨地势低平,多沼泽,芦苇生长茂盛。湖区东南部,沙里河以及洛贡河流域是重要的农业区,盛产棉花、花生、稻米、薯类等。
1960年代,乍得湖的湖面面积约为26,000平方公里(约有24个香港大),但直至2000年,它已缩小到仅余1,500平方公里(即约个半香港大),亦即它原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到了2007年,即便是在雨季涨水期,浅平宽广的乍得湖也没有如期伸展,面积始终不到2000平方公里。湖区生态环境严重失调,干旱程度愈演愈烈,农业收成和渔业产出持续减少,湖区2000万人面临饥荒威胁。
乍得湖在短短40多年间面积萎缩90%以上,除了大旱灾等自然因素,还要归因于乱砍滥伐、大规模灌溉以及在注入乍得湖的河流上修建水库等人为因素。
读乍得湖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和乍得湖历年水位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位于______沙漠以南地区。乍得湖水系支流集中分布在湖泊的___部,径流季节变化___(大或小)是该河突出的水文特征。
(2)简要说明乍得湖历年水位变化特点及原因。
(3)非洲矿产资十分丰富,简述非洲出口矿产对其经济有何影响?
(4)本地区人口的增长迅速,对环境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响,非洲要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就必须协调人地关系。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读我国某河流(河段)流域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1:该河段水系流域面积约13万km2,流域内平均降水量为375.3mm/年。历史上的辽金时期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牲畜兴旺,现在该地不仅为重要的农业区,同时矿产也得到进一步开发。近20年以来,该河流多次出现断流现象。
表 A城市水文站的河流断流统计
时段 |
断流年数 |
断流天数 |
径流量(亿立米) |
1991~1995 |
1 |
61 |
9.62 |
1996~2000 |
5 |
817 |
4.43 |
2001~2007 |
7 |
2 555 |
0 |
(1)依所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确定,该流域所处的地带在我国自然环境中有着多方面过渡性的特点。请至少列出两项。(6分)
(2)据表简要说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上游来水量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其原因。(7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1:下图中M国国土面积位居所在大洲的第三位,工农业发达,是所在大洲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国。铀矿资源丰富,核电占总发电量比例高达78%。
材料2:下表是M国能源消费结构(占全部能源消费%)。
1973年 |
1992年 |
1993年 |
|
煤炭 |
15.2 |
8.1 |
6.4 |
石油 |
69.1 |
41.2 |
40.4 |
天然气 |
7.3 |
12.8 |
13.3 |
电力(核能和水电) |
7.3 |
36 |
38 |
新能源 |
1.1 |
1.9 |
1.9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自给率 |
22.5 |
49.3 |
51.8 |
(1)分别说明①、②两地地貌差异的成因。(2分)
(2)图示地区内河航运发达,试分析该地区修建运河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
(3)分析M国成为该地区小麦输出大国有利的自然条件。(4分)
(4)指出M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说明该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6分)
2011年11月11日晚,第26届东南亚运动会在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省首府巨港的惹卡巴林体育场隆重开幕。结合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8分)
(1)简要概括苏门答腊岛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填入下表中。(6分)
地形地势 |
|
气候特征 |
|
植被类型 |
(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主要原因。(5分)
(3)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在施工上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3分)
(4)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5)请从地理角度说明此时举行运动会的优越自然条件。(2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1:“朝鲜半岛示意图”。
材料2:韩国现有耕地面积178.2万公顷,人均耕地0.04公顷,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平原、丘陵地区。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8%。
材料3:中国出口农产品中韩国占前3位的商品。
商品 |
小麦 |
玉米 |
棉花 |
植物油 |
豆粕 |
鸡肉制品 |
烤鳗 |
水竹笋 |
虾 |
中药材 |
排位 |
第1 |
第2 |
第2 |
第2 |
第3 |
第3 |
第3 |
第3 |
第3 |
第3 |
(1)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km2,在比例尺为1:10 000 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是(2分) ( )
A.2 cm2 B.20 cm2
C.200 cm2 D.2×1 015 cm2
(2)根据材料1提供的信息,简述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朝鲜半岛河网稠密,但水系不对称,试分析其原因。(5分)
(3)一月份,半岛北部A山地和南部B地的温差高达20℃。请分析两地一月份温差大的原因。(4分)
(4)材料3表明,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占据较大优势,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6分)
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经济和海洋运输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分析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1:世界海洋运输的区域集散趋势表(运量比重:%)。
年份 |
类型 |
北美 |
欧洲 |
东亚 |
地中海 及中东 |
南亚 |
中美 |
南美 |
澳新 |
非洲 |
1970 |
运量 |
30.9 |
50.1 |
6.3 |
1.3 |
- |
- |
- |
8.4 |
- |
2003 |
运量 |
13.4 |
12.4 |
53.2 |
13 |
2.3 |
2.4 |
1 |
1.6 |
0.7 |
材料2:下图是“世界主要港口航线分布图”。
材料3:下图是“南海区位示意图”。
(l)根据材料1、2,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运输的空间格局发生了从以________为中心,向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转变,并逐步形成以________洋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新格局。(3分)
(2)根据材料3,南海地处________洲和________洲,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之间的交通要道。南海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的“海上生命线”,其原因是什么?(6分)
(3)在太平洋经济圈中,亚洲货物运往北美一般采用M航线(如材料2所示)。请分析其形成原因。(3分)
(4)分析N国吸引我国制鞋、纺织等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