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枸杞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把宁夏划为枸杞的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从而为枸杞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宁夏枸杞的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于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温带荒漠带 |
C.温带草原带 | D.山地垂直带 |
针对该地区出现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尽可能多的引用黄河水灌溉,以防土地干涸
②推广农作物休耕轮作制度
③在农牧混合地带营造防护林带
④在已出现荒漠化的土地上,全面实施植树造林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该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问题。据图分析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
D.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
为进一步促进该市产业结构升级,可采取的措施有①逐渐将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向内地转
移②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02年该市第三产业比重约为
A.20% | B.38% | C.42% | D.62% |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该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问题。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优质玉米产区,与其有关的因素有①东北玉米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机械水平高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年降水量 | B.日照时数 | C.≥10℃积温 | D.太阳辐射量 |
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A.遥感 | B.全球定位系统 | C.地理信息系统 | D.计算机网络 |
河流的合理开发关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兴衰,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本国大江大河的开发治理。据此完成问题。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A.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
B.河谷平原——水资源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
C.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
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获得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三大丰收”。田纳西河两岸之所以能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 |
B.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
C.便利的航运条件 |
D.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
近年来,山西省煤炭工业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产业素质显著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平稳向好的趋势,产业步入发展新时代。2011年,山西省在完成煤炭产量8.72亿吨、同比增长17.71%的同时,煤炭行业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朝着循环化与高端化方向进军。2012年,全省煤炭产量目标为8.5亿吨,力争达到9亿吨。该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原因是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却难以发挥出优势 |
C.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
D.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
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的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
B.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
C.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
D.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